一个叫可可频道(Coco Chanel)的已故法国老太太曾经说过:“男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于是,我想为被静态管理多时的一位旅居上海的云南男人(下面称他为老唐)提供一个可让他快乐起来的六一儿童节玩具!这是一台奔向自由的荒野Bikepacking轻装旅行车:Tout Terrain Scrambler。
闲话少说,直奔主题。这台TT的Bikepacking旅行车有3个亮点:
- 外扩弯把
- 手变一体控制Rohloff
- 皮带传动
车架:
这次为老唐选的车架是德国🇩🇪Tout Terrain的Scrambler快拆版,这是一款Bikepacking野路旅行的车架,外形简洁,摒弃Tout Terrain标志性的一体后货架设计(如经典的旗舰重装旅行车款Silkroad II)。
- 3孔前叉(Bikepacking车型的标志性前叉设计)。
- 倒Y形后叉座柱的设计优雅、适合安装较粗的外胎以便适应恶劣的路况。
- 可开合的尾勾设计为皮带安装提供必要的支持。
- 偏心中轴壳,张紧链条/皮带的设计。
- 防过转车头保护装置。
轮组:
老生常谈了,不过为了新朋友们阅读起来更明白,在此还是要唠叨几句介绍一下!前轮使用德国🇩🇪SON的发电前花鼓,这个是为车灯及某些小型用电器(蓝牙耳机、音箱、GPS等)提供电能的前花鼓。它的原理是利用花鼓内的永磁体与铜线圈进行磁力切割产生电能。这个德国产的花鼓只要跑起来就不会让你摸黑走夜路,更重要的是它超凡的耐用性(5年质保,5万公里无忧骑行)。
后轮则是使用德国🇩🇪Rohloff的内变速后花鼓,这个后花鼓内藏有14个档位,齿轮涵盖范围526%。说白话就是这个涵盖范围其实跟3×9的27速(实际能使用的档位也是14个)外变速系统拥有相似范围,但它更耐用。毫不夸张地说,你可以骑上一辈子。因为这个微缩版的汽车变速箱,拥有精良的机械结构,全部零件都是德国制造,有记录的最长使用里程超过20万公里。而且它基本上是免维护的,只要每5千公里换一次机油(操作简单,普通车友都能自行完成)。
优点:
- 免维护
- 易清洁
- 极其耐用
- 可原地变档
- 两侧辐条等长,轮组左右侧受力均匀,强度高
- 花鼓轴沿大,编轮辐条长度短,轮组硬度高
缺点:
- 贵、重
车圈采用现今世上最为强悍的荷兰🇳🇱Ryde的Andra系列旅行车圈,碟刹版的Andra 40 Disc,较其他品牌的旅行车圈承重高出50公斤以上,它的承重是180公斤。
据木桶原理,辐条不能成为短板,我们选择比利时🇧🇪的Sapim双抽变径不锈钢辐条Race 2.0/1.8/2.0来编轮。每根辐条的螺纹都经过Wheelsmith的SpokePrep的预处理,保证足够的张力的同时避免翻松。
车圈垫、内胎、外胎都是德国🇩🇪Schwalbe,这没什么好说的,最好的长途旅行外胎就是他家的Marathon(马拉松)系列。
传动:
Tout Terrain的车架有一特点就是都可以安装皮带,皮带的优点众多,所以此次装车也选择了皮带作为传动系统。
优点:
- 安静
- 耐用
- 重量轻
- 易清洁(清水一冲)
- 免维护(不像链条要加油,它绝对不能加油!)
缺点:
- 贵
- 不易找到配件
- 对车架后叉有特殊要求
- 无法调整长度,必须购买合适的长度
皮带不像链条有很多的选择,只此一家,美国🇺🇸的Gates Carbon Drive。选用CDX系列的前盘片、皮带和后飞轮,这是最耐操的系列,推荐用于环球骑行、越野赛事等最恶劣环境下,性能可靠,耐用兼且重量更轻。顺带提一下Gates的皮带后飞轮,为配合Rohloff新款13槽的卡式飞轮塔基(旧款为旋入式飞轮),所以选用了20齿的Rohloff Spline CDX:EXP皮带飞轮,为增加其安装稳固度及消除运行噪音,特别加装了Rohloff配套的Splined Carrier ‘SL’皮带专用塔基+锁环。
关于前后齿比(前盘片齿数÷后飞轮齿数=齿比数值),我特意选了Rohloff允许的最低齿比1.9,这台车的前盘片是39齿,后飞轮是20齿,所以齿比为1.95。简单来说,越低的齿比对于爬坡来说越轻松。但是Rohloff对于齿比是有最低(却没有最高限制,只要你腿有劲,多大的盘片都能装)要求的,因为过低的齿比会导致在低速挡时输出的扭力过大,从而损害到内部齿轮!
曲柄原本选择日本🇯🇵Shimano的XT,旧款的104mm正方形的四爪Spider,可惜只有银色(市面上早已断货多年),但上海的另一名“最佳损友”马某极力反对,说什么这台车除了金色的架子之后,其他的配件必须一律用黑色的。好吧,只能退而求其次,用了Deore的曲柄。
脚踏是用日本🇯🇵Shimano的PD-GR500大平板。
制动/变速:
这台车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它的制动/变速系统,它是采用德国🇩🇪Cinq5的手变一体刹把控制刹车及Rohloff的变档。细心的朋友可能会留意到Rohloff原装的变速控制器是一个转把,而它只能安装到22.2mm直径的山地标准的车把上(如直把、燕把、H把等),对于弯把这种拥有24mm直径的车把来讲是无法安装的。虽然市面上也出了不少的解决方案,不是太难看就是太复杂,幸好德国的Cinq5(其实是Tout Terrain旗下的子品牌)特别针对弯把开发出手变一体的Rohloff变速杆。向内拨动刹把就能轻松变档,手感甚至超越原装的转把,表现令人满意!而刹车则是与TRP合作,使用他家双活塞的油压碟刹鲍鱼。
操控:
外扩的弯把是弯把山地车的主要标志之一,更宽的握把距离=更强的操控性能,这也正是BIkepacking旅行车所需的。我为老唐选的是美国🇺🇸Salsa的Woodchipper Deluxe,Salsa是越野弯把的鼻祖,小辣椒真的够霸道!Salsa的车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直径31.8的中段比较宽,非常便于安装车头包(如Salsa的Anything Cradle)的支架。
照明/充电:
因为有了SON发电花鼓的加持,当然少不了配备德国🇩🇪产SON Edelux II发电前灯和美国🇺🇸产Sinewave的Reactor。Edelux II有3档控制开关:0(关)、S(感应)、1(开)。
Reactor是一款藏于前叉上管内的USB充电端口,无需防水胶盖保护端口,镀金的USB接口不会生锈或被腐蚀。起充速度为5.5km/h,全速充电速度为14.4km/h,最大输出为1A。
可充:
- 手机
- GPS
- 充电宝
- 头灯
- 蓝牙耳机/音箱
- 任何小型电USB供电设备
鞍座/座杆:
英国🇬🇧Brooks的C17 Carved中空版鞍座,无需担心雨水侵袭。美国🇺🇸Thomson的Elite座杆。
水壶架:
因为这是一台Bikepacking的旅行车,所以我帮老唐配齐了一套Bikepacking的包袋,其中包括了车三角架包。这导致了原本车架内的两个水壶架安装位置受阻,幸亏我早有解决方案,那就是安装我们自行设计🇨🇳的MJ UL Gear的Cornet Cage不锈钢双水壶架配件。为了进一步提升旅行车的越野性能,让老唐在奋力摇车爬坡时双腿不会撞到双水壶架上,我选了能自由提升水壶架安装高度的配件:美国🇺🇸Wolf Tooth的B-Rad 3底座。这样一来,两侧的水壶架就轻松远离“磕碰区域”。
行李架:
车头包是美国🇺🇸Salsa的Anything Cradle Kit,它的支架是Anything Cradle,由结实的工程塑料制成,使固定在车把上的防水袋及配件包远离车架头管。这点很重要,因为随着车把的转动,如果包袋与头管相接触,势必产生磨擦及噪音,而Anythng Cradle的金属支架令包袋不与头管发生接触,所以在方向操控上有较好的表现。
前叉置物架也是Salsa的出品,Anything Cage HD(高密度工程塑料)。Salsa的Anything Cage(铝管)是世上第一款面市的Bikepacking 3孔固定前叉置物架,正因为它的出现3孔前叉也逐渐成为Bikepacking旅行车标志性的特征。
鞍座大尾包是加拿大🇨🇦产的Arkel Seatpacker 15,这款尾包自带一个方便拆卸的铝支架,经过近2千公里的大横断野路骑行测试,完全经受得起严苛考验,给它点个赞👍
包袋(容量):
- 车头防水包:Salsa EXP Dry Bag(15L)
- 配件包:Salsa EXP Front Pouch(2.3L)
- 前叉包*:Salsa Anything Bags(4.5L x 2 = 9L)
- 三角架包:Surly/Revelate Designs Mountain Frame Pack #8(8L)
- 鞍座大尾包:Arkel Seatpacker 15(15L)
总容量:Total(40.3L)
备注:*此次暂未配置。
Ride safety & tail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