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7日,星期六,多云转晴
卓尼县城-卡车沟牧民家不远处路边露营,51km
大峪沟挫败后,在卓尼休整一天,重整旗鼓,决定再寻找一条能骑车,或者推车能过的沟翻越这条横亘在卓尼和迭部两县的叠山山脉。毫无疑问的一条沟是回到之前经过的扎古录镇所通向的车巴沟,那是一条现行通车的县道(X412),骑车肯定没问题!但当时我心里还有一个想法,只是相当模糊,并不太确定。世事总是如此奇妙!当我们离开酒店,老板娘问我们去哪里?我说还是往扎尕那骑,想试一下卡车沟,或者车巴沟。老板娘听到卡车沟这三个字,马上表现出很担心的样子,转头朝酒店大堂里喊见识广博的爸爸出来给我们讲讲情况。
爸爸一听说我们想要从卡车沟骑车去扎尕那第一反应就是:“那不行,不行!那条路走路(徒步的意思)可以,骑车绝对不行!”
我便说:“我看过卫星地图,那条山沟里是看到有条路直通扎尕那,比起前两天走过的大峪沟要近,应该不用翻多座大山。大峪沟的一位牧民也这么说,如果我们坚持要推车到扎尕那的话,卡车沟容易一点,2天可以!”
爸爸见我说得有根有据的,马上拨通了住在卡车沟最里面的朋友的电话,问了几句,然后笃定地告诉我:“不行,绝对不行!那里没路,自行车(走到)后面(的路)过不去。”
我再试探性地追问:“真的不行吗?我们可以推着自行车,甚至背着走(藏民的说法,就是扛着自行车),只要路不是太陡、太窄、太危险的话,我们还是希望走这样的小路前往扎尕那,我们的自行车就是专门跑山路的。”
爸爸仍旧坚持:“不行,绝对不行!你们自行车过不了。”
我不甘心继续追问:“那是不是有条路通往扎尕那?”
爸爸想了想说:“好像58年八路军在卡车沟修过一条路去扎尕那。到现在多少年啦?”
我傻傻地答道:“60多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路况如何?”
爸爸说:“早废置了,无人维护,现在都是走车巴沟了。你们还是老老实实走车巴沟吧。”
老板娘补充一句:“也可以走岷县,那边路好走,一级路,不过景色肯定没车巴沟好。”
鉴于这样情真意切的建议,我当时也不好坚持什么,只是诺诺点头,然后挥手道别。
离开卓尼我们走回头路往扎古录方向骑,但我心中对穿越卡车沟的暗涌越发强烈,因为爸爸的那一句:58年的老路。我想即使荒废了、塌方了也是一条曾经的公路,汽车都能走,我们自行车肯定没问题!于是我就跟阿威做思想工作。
我问他:“怎么样?想骑哪条路?”
阿威说:“岷县吧,那边没走过。”
我说:“听老板娘说那边路虽好,但景色一般。倒不如扎古录走车巴沟。”
阿威:“嗯,也是,不过要走回头路挺远的!”
我随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如我们尝试一下卡车沟?既然老板娘爸爸提到那边有条58年修过的老路可直通扎尕那。我相信比起大峪沟应该简单很多,况且我们还可以选择Yakpacking嘛!即是退一万步说在翻山前找一户牧民花几百块雇头牦牛帮我们把自行车驮过去,让我们成功穿越到扎尕那也不错啊!总比绕远路好,而且也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阿威终于被我打动,折返到卡车乡(喀尔钦镇)准备吃完午饭后就顺着卡车沟前往扎尕那。这顿午饭等了很久,原因是老板手脚太慢,更是把阿威气着的地方是老板忙于先炒外卖,又把比我们后来两桌的客人的面片先上。等了半小时后阿威决定换一家,虽然小镇上只有两家饭馆是开着的。不过我在等吃饭的过程中并没有闲着,所以并没有阿威那么生气。我先去旁边的小超市找白饼,因为走卡车沟是临时起意,但没有准备好食品。预计到扎尕那要两天,买上8个白饼,配上榨菜,还有之前买的咖啡就差不多了。饼子找到了,顺道跟老板打听了一下卡车沟的情况。问是否自行车可进?老板的回答跟酒店爸爸一样,那里面没有路,自行车不行吧……我转了个问法,那里面是否有条1958年修的老路,老板说是的。那我就说,可以,我们可以推自行车过去,实在不行就背。老板见我说到这份上,只好无奈地点点头,说估计可以吧!
正在此时走进了两位喇嘛,我又问这里的卡车沟能否骑车去扎尕那。岂料大师一致点头说可以,其中一位还说他十几年前曾骑摩托车走过这路。哇!真是天大的喜讯,我马上跑回去告诉阿威。
虽说进入卡车沟有点晚,已近下午2点,但天气转晴(因为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是个好兆头。卡车沟与大峪沟不同之处,卡车沟里设有林场,大峪沟是洮河自然保护区。虽然同样有林业检查站,但卡车沟的检查站比较严格,问明来意,工作人员还请示领导是否需要登记我们的身份证号码。阿威怕人家不让我们进,还夸大其词地说我们从遥远的广东骑过来,结果顺利放行。
卡车沟里分布着几个藏族村寨,最里面一个叫革古村(路牌上显示),也是水泥路修到那里。结果继续往前骑,水泥路一直铺到一个叫“上卡车村”的地方才结束。水泥路从喀尔钦镇(卡车乡)到上卡车村一直伸延了18公里。听上卡车村的一个司机说之后还有19公里土路,不过我们自行车应该选择靠左的岔路,一直选左边的,司机很肯定地说。因为右边的路是去九天门,据说那路是徒步的人走的,不适合骑车。
听了建议我们欢快而坚定地骑进了土路,将近骑了6公里,我们在路边歇息。一个开摩托车的藏族大叔经过问我们去哪里?习惯性地我会再次确认路线,大叔说的完全和司机说的不一样,他说前一点就有个岔路口,要拐右过桥,顺着右边的山沟走就是去扎尕那的路,左边是去九天门的。这就是完全相反的两个版本,何去何从?于是我对照自己出发前做的导航点,卫星拍摄的照片的路应该右边这条比较明显顺着山沟走,所以我选择相信后者。
岔路上有个全藏文的石块路牌放在地上,右侧有一座由4-5根圆木组成的小木桥,桥那边是更小的小路,一派通向世外桃源之感!没错了,选它吧。小路两旁林木青翠、绿草如茵,时而小溪蜿蜒而过,渡过原生木桥成为我们摆拍的重要景点。这么拍拍走走,时间不经意间就到了6点半,虽然这里太阳下山是快8点,但我们还要搭帐篷,煮水泡咖啡吃白饼,还是早点安顿下来好。
几经挑选,终在一处离牧民家不远的路边厚草地上搭起了帐篷。先去溪边擦了一下身子,然后简单地吃了干粮和喝了一杯热咖啡,在钻进帐篷前还拍了几张长曝光的帐篷夜景。感觉这沟里的气温并不低,晚上睡觉穿短袖还不觉冷,只是后半夜觉得头顶有点凉(因为用无底睡袋不含头罩的),所以翻出羽绒头罩套上。这次是带了新的超轻单人帐篷,美国的Zpack Hexmid Solo三季账,风雨门离地有点高,寒风会吹进帐内,不过夏季的甘南气温不算低,还是蛮舒适的!不过早上DCF面料的凝露还是有点,睡袋脚部位置由于沾到帐篷上而湿了一点。也是首次用的美国Katabatic gear无底睡袋专利的与防潮垫连接系统使得转身不会露出后背着凉,非常棒的设计。还有最新的Therm a rest超轻吹气防潮垫Uberlite采用新的面料,更轻、更薄,转身时的噪音也明显小了。天公作美,一夜无雨,半梦半醒之间渡过了首个Bikepacking露营之夜!
2019年8月18日,星期天,日间晴,傍晚小雨
卡车沟-扎尕那,27.6km
垭口1:告克卡垭口(3943m)
“昨天风流,今日折堕!”借阿威的一句话开场。今早起来磨蹭到10点多才出发,沿途拍照、拍视频、放飞机,没有任何时间的预算。因为一路风景实在太美了,除了出发时与昨晚营地旁边牧民家的大叔聊了两句,还遇到一家转场中的牧民外,整条卡车沟都给我们包了!但好日子终有尽头,下午3点过后,路不断往上爬升,坡度也随之陡峭,最终变成hike-a-bike,就是徒步再加上推车,有经验的Bikepacker都明白艰苦时刻到来了!
扛着自行车越过一道被山洪冲断的碎石沟后就很少再能骑着往上走,刚开始虽然推得肩酸腰痛但还是平整的碎石路面,到后来便成了徒步的崎岖阶梯路,这种路徒步不在话下但要推着连行李食品有30公斤的自行车的话,蹬不到十步就喘息不已,或许是我已步入中年,或许高原缺氧,或许我们真不该选这样的徒步路线来Bikepacking……
谁知道比我年轻10多岁的阿威在开始hike-a-bike后就常常落在远远的后方,是90后不能吃苦?是hike-a-bike这种Bikepacking方式艰苦程度超出他的预期?还是他开始高原反应了?无所谓了,等他也是等自己喘上一口气,我是这次双人组合中的老司机,阿威常称自己是愣头青,我是他的榜样!
越接近垭口,路越难走,乌云也赶来凑热闹,终于5点过后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身上冰冷冰冷的,赶紧穿上冲锋衣。明白“愁云惨雾”的感觉,推了两小时却还走不到2公里,垭口就在眼前但就是走不到,天色渐暗,气温渐降,冷风渐起,人已疲倦不堪……每次休息我都会抬头观察上面的路,究竟是这样直切上去,还是远处那条Z字形的山路呢?脑海中不断盘算着,不断鼓励自己坚持,再推几步,离垭口就近几步,世上的路总有尽头,上完坡就是下坡。
世上本无捷径,要走捷径也得付出更大的力气!我最后决定走这样的路,自己累惨了也连累了阿威,他跟着“老司机”的步伐。一向无所谓的他淡淡地说出一句:“下次徒步的路线不要骑车上来,累到没有任何乐趣了!”我开解他,这谁也说不准前路如何,我们今天才走了2公里,慢慢来,快到垭口了,然后就下坡,即使不能骑,往下推还是轻松许多的,放心吧!接近垭口我发现了那条58年的老路痕迹,Z字形的盘山路轨迹,部分石块砌成的路基,兴奋地告诉阿威,但他已如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我加快脚步,找了一条直切上主路的捷径,结果我终于尝到“背”自行车这种藏民口中扛车的最艰难方式的痛苦。我把右手跨过车架横梁抓住底管,鞍座勾搭在右肩上,曲膝蹬起,整辆自行车两轮离地,由于车头行李的重量及主承力点靠后,前轮会低于后轮,再者我身材娇小,轮子又大(29+),令前轮仅仅离地,所以要特别小心,否则前轮会顶撞到陡坡上的石块,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车滚落山去。口中喘着粗气,忍着肩部的疼痛,战战兢兢一步一步地往上挪。我数过最多登上5步就不得不歇一歇。不管怎么,我终于登上那条通往垭口的主路,也是一条不到一米宽的碎石路。虽然到了但我没有兴奋,之前专门放飞机观察过垭口情况,但没有看到一般垭口该出现的风马旗和玛尼堆,这可是藏区垭口的标志,所以我很担心那个是否真的垭口,还是在别处存在另一个垭口?我不敢对阿威讲我的怀疑,怕他崩溃。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没什么可顾虑的!趁着天还没黑先到垭口,然后再找下山的路,最后不行就找个避风的地方窝一晚明天再下山。打定主意,看到还在坡下奋力喘息中的阿威试图扛起连带行李的自行车又放下,再喘几口大气,然后逐一拆下了前把包、鞍座大尾包,为自行车大幅减负(虽然只减轻5公斤左右)。我知道这不是逞能的时候,他有自己的方法。我也累得只能口头鼓励他。看他开始蚂蚁搬家,我就继续往前走,尽快确定垭口所在。
沿着陡峭的横切碎石坡路小心翼翼地推着自行车,比起刚才累的还多了一份提心吊胆,觉得汗湿的后背凉飕飕!横切到Z字形的末端,抬头发现到上一段路之间有一小段捷径。心急的我就立即掉头往上推,谁知道碎石松散,加上自行车后根本无法立足,此时正处于捷径中间(离上面的主路不到3米,返回下面的主路也不到3米)。陡坡推车是要每一步都得捏紧前后闸,车子才不会倒退下来,所以手指逐渐酸麻乏力,但在这进退不得的时候再酸也不能放松!我还是退回到下面的主路,然后乖乖地跟主路径推吧。这退下来也险象环生,脚下的砂石一直往下流很难着力站稳,车子也随之瞎起哄跟着滑下来,尖锐的脚踏防滑钉打到小腿肚上,马上几个小血洞,但当时浑然不觉,只知道不止住下滑之势,就可能翻滚下山,后果不堪设想!忙大声疾呼,但推车中的阿威好像没听见(后来在扎尕那吃饭时才知道他出现耳鸣的高反),于是大声吆喝,他才放下车来帮忙。合力把自行车安全推回主路,没走几分钟就到了垭口。一条淹没在浅草中的石头老路一直延伸下去。嗯,我确定这里就是那个没有风马旗的垭口(告克卡垭口,海拔3943米)!此时天色渐暗,微雨飘洒,已无心情拿出相机,只用手机拍了两张垭口两侧的自拍合照,然后匆匆下山!
虽说是老路,但那碎石嶙峋的路面,急速坡度,不时出现被冲断或塌方的路段,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推车下去的。不过这总比推上山强,只是手指捏闸受累。推到山脚遇到一个放牛的藏民,他家在扎尕那,留了电话给我们,到时让他弟弟帮忙安排食宿。告诉我们这一路都是下坡,还问我们骑行技术如何?有没有头灯照明?路很陡,要千万小心,路窄的悬崖边上最好下车推过去等等,给我们细心地交代一番。
一开始天还有一点余光(已是晚上8点多),路还算宽,石头也不太突兀,我们还敢拖着刹车往下冲。渐渐地天已全黑(下雨的缘故),我来到一处挂满风马旗的山谷(好像是什么山神庙,天太黑看不真确),来时的路很不好骑,路中央大石凸起,需要极快的应变和较好的山地骑行技术,我都没有,所以下车推过去的。然而在山神庙处等了好长一段时间,有种不祥预感,会不会出啥事了?果然阿威在那里摔跟斗,幸亏无大碍,只是擦伤了一点点膝盖!没想到这条只有10公里长,直降到扎尕那的老路(海拔直降了748米)居然推了我们2个小时,连来令片都刹出糊味,足见其坡度惊人!
从扎尕那景区的一线天开始就铺上了水泥路,之前遇到的姓丁的牧民给电话他弟弟开车上来接我们,结果在仙女滩观景台的三岔口碰上。随着他去一家藏餐厅(驴友之家)吃饭,然后入住他家开的客栈(扎尕那远方的家客栈),好好洗上一个热水澡,打完半小时坐后已是凌晨一点十分。晚安扎尕那,明后两天再好好看看你!